民大人物 ▏孟详喻:在探索肿瘤奥秘的旅行中,做学生的导航者与同行者

16年前,怀抱探索生命科学的热情,孟详喻跨入武汉大学医学部的大门,从此在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中拼搏进取,最终远赴法国深入开展肿瘤生物学研究,并将此视为毕生追求的事业。从武汉大学医学部到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医学部“肿瘤学:生命—医学—健康”博士生院再到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医学部,16年的学习、研究生涯使医学部青年教师孟详喻从“雏鹰”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青年学者。

孟详喻个人照

曾经,他在书本中触碰到生命的脉搏,探索医学的过去与未来,最终选择了肿瘤学的道路。如今,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他已然成为肿瘤生物学领域青年学者中的佼佼者,当初的科研理想悄然发芽,正在医学的广袤天地中绽放。


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对医学的热爱

2008年孟详喻高考后,选择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方向确定为肿瘤学,从此他致力于肿瘤领域的基础与转化研究。这条路多有坎坷,需要强大的毅力,而孟详喻一步一个脚印,怀着最初那份理想与憧憬走了下去,不知不觉已经过了16年。

孟详喻与其教授的国际学生合影

刚进入大学学习,面对数量陡增的专业课本和专业知识,孟详喻也曾在初时感受到挑战与压力。然而,他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将这种挑战转化为不断攀登学术高峰的动力。“学业没有捷径”,他深知扎实的基础是科研大厦的基石,在制定详细学习计划后,通过刻苦钻研、系统梳理知识体系“树”,孟详喻逐渐适应了快节奏且深度的学习环境。同时,他也积极参加各类研讨活动并自主钻研,“一定要问问题,哪怕再简单的问题都没关系,请教交流也是学习提升的途径。”孟详喻更是注重抓住每一次临床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上”临床一线,通过亲身参与病患诊疗过程,将书本上的医学理论与实际病例相结合,从而提升自身的临床技能和诊疗能力。

在日本北海道大学豊嶋崇德教授的课题组

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孟详喻充分利用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先后赴法国洛林大学和日本北海道大学进行访问学习,分别得到Gilbert Faure和豊嶋崇德教授的指导。这段宝贵的经历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也让他在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得益于这一国际化背景,当孟详喻赴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医学部攻读肿瘤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在世界知名的膀胱癌研究专家François Radvanyi教授麾下,孟详喻迅速适应高强度、高自主性的科研环境,将所学应用到复杂疾病的前沿研究中。“在他的实验室,我体会到如何应用自己擅长的技术手段和从多维度的视角去尝试,做一些原创性的科学发现。”Radvanyi教授倡导的“自驱”性培养模式为孟详喻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鼓励他自我驱动科研进程,自主设定科研目标和路径,积极投身实验设计与实施,通过实践中的自我挑战和持续优化,充分调动在科研活动中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得益于此,孟详喻得以在膀胱癌研究领域中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索与挖掘,使他在设定个性化科研目标、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以及高效实施研究计划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锻炼。

“一路走来,对于学科的热爱促使我始终坚持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与攀登,每一次学术交流的机会、每一次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每一次研究成果的积累,都是对这份热爱最真实的注脚。”回想16年的求学生涯,孟详喻感慨万分。从本科阶段对健康科学的初识,到硕士研究生时期进一步汲取知识、拓宽视野,再到博士阶段深入膀胱癌研究领域并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个过程,他付出了无数艰辛的努力,也收获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与宝贵的人生经验。


上好每一堂课,授业传道话传承

在加入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后,孟详喻愈发重视教学工作,并视教书育人为教师的崇高使命。他始终秉持初心,致力于在教育一线精耕细作,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在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方面,孟详喻老师下了功夫,将先进的研究技术、研究思路以及教育方法运用到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研究水平。”医学部常务副主任罗洪斌赞许到。

在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医学部François Radvanyi教授的课题组

孟详喻特别感恩自己求学路上遇到的每一位恩师,他深知教师角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在于启迪智慧、激发思考。他认为,老师们在课堂上的每一句教诲、每一个见解,都有可能如同种子般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中,引发深度的共鸣与内心的激荡,进而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未来人生轨迹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教授《药理学》课程时,孟详喻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同时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独立思考,旨在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医学人才,从而延续教育的薪火,让更多的年轻学子受益于科学严谨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方式。“孟老师常常鼓励我们勇于尝试和挑战自己。他说学习不要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研究态度的养成、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对我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科研有很好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2022级护理学本科生黄泽慧说到。

“令人欣喜的是,班级内的课堂氛围日益浓厚,学生热衷于参与‘头脑风暴’式的研讨活动,这使得师生间的问答互动更为频繁。不仅激发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热情,也对我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到位、每一堂课准备充分。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过程。”孟详喻说道。

2023年春季学期,拥有扎实语言功底和专业知识的孟详喻承担了面向留学生的全英文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孟老师不仅英语表述极其流利,而且专业底蕴深厚,深受留学生群体的高度赞誉。”国际教育学院教学科科长王冬娥在谈及孟详喻的教学效果时说道。同时,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两位学生Ade Sholehatun MustafiqohFuad Ilmi也对孟详喻的教学方式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与肯定。

Ade Sholehatun Mustafiqoh的课程评价

Fuad Ilmi的课程评价

“在我心里,孟老师是一个博学温暖有能量的人。”师从孟详喻的2023级中医理论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冷洁深有体会。她说,“孟老师是一个很值得信赖的老师,他不仅指导我们学习上的问题,也在生活上给予我们帮助。”研一上学期,冷洁因连续高烧到住院治疗,孟详喻在得知情况后到医院看望,并在冷洁出院后也随时关心她的身体状况,让远离家乡的她感受到家的温暖。“孟详喻老师一心一意对待每一位学生,有诚心、爱心、耐心。”医学部副主任熊茂来这样评价孟详喻。


科研就像“剥洋葱”,要有耐心

“做科研就像剥洋葱,一层层深入,每剥一层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在《药理学》课堂上,孟详喻用这样生动的比喻,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要有耐心去“剥开每一层洋葱”,不畏艰难,从细微处入手,逐步积累知识与经验,通过不断试错与探索,抵达真理的核心,而孟详喻个人也是如此对待科研的。

参加学术会议

在跟随多发性骨髓瘤研究专家刘尚勤攻读硕士研究生进行科研攻关的过程中,刘尚勤教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我驱动的科研态度深深触动了孟详喻,他深刻体会到这种培养方式对于激发个人潜能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刘尚勤教授对待科研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对科研问题独到且深入的理解给孟详喻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使他在科研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科研素养,并逐渐形成自己对科研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从师承到创新的独特见解与方法论。

团队合作,这也是孟详喻从实验室同辈身上学到的宝贵品质。在实验室这个充满挑战与创新的小社会里,他亲身实践了团队成员如何在科研课题遇到瓶颈时,积极分享各自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不仅相互提供技术支持,更给予彼此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这种同舟共济的精神氛围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力量和信心,使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保持冷静,坚持到底。孟详喻深刻体会到,自己所处的团队不仅是携手并肩作战的科研伙伴,更是能够在压力下相互扶持、共享喜悦的朋友。这份情谊让他明白,在科研道路上,除了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样至关重要,是推动项目成功的重要驱动力。日前,孟详喻在美国Dana-Farber肿瘤中心Qiao-Li Wang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石铭俊博士和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张红雨教授的合作支持下的一项研究表明,APOBEC3A-rs1014971多态性的分布差异可能是导致膀胱癌发病率人种差异的因素之一,其背后机制在于影响APOBEC3A所介导的体细胞脱氨突变,这一成果在肿瘤领学域该类发现尚属首次。

与外国专家交流

如果说硕士期间跟随刘尚勤教授的经历让孟详喻真正进入了科研的领域,那么在法国度过的三年多时光,则进一步培养了他成为独立研究者的能力。

在巴黎萨克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那些日子,孟详喻的科研之路依旧算不上平坦:疫情影响、被拒稿、课题遭遇瓶颈,即使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与汗水,成功也不一定会降临。但此时他的心境已然成熟许多,那些曾经的挫折与失败使如今的他拥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有时候,我也挺羡慕那些挫折少一点的人。不过后来我又觉得,尽管遭遇众多困难与挑战,但只要能够坚韧不拔地挺过这些挫折,那么内心力量将会因此得到极大的淬炼和增强。”日后想起那段时光,孟详喻也十分感叹。而事实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挫折磨炼过的成果不仅不会逊色,甚至还会更加耀眼。“促使更多的年轻学者紧跟孟老师的步伐,努力提高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的医学教育的水平。”罗洪斌也表示了对青年学子的期许。

近年来,孟详喻在专业领域内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发表在European Urology、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Genome Medicine、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等高影响力国际学术期刊上。其中在2019年,孟详喻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European Urology上发表的论文《APOBEC诱变是导致FGFR3 S249C突变在膀胱癌中比例畸高的潜在原因》(APOBEC-mediated Mutagenesis as a Likely Cause of  FGFR3 S249C Mutation Over-representation in Bladder Cancer)被选为当期封面论文。

APOBEC诱变是导致FGFR3 S249C突变在膀胱癌中比例畸高的潜在原因》选为封面论文

上课、教学实践、撰写科研论文、担任期刊编委和同行评审专家、参与学术会议……孟详喻的时间表充实得满满当当。作为青年科研者,孟详喻深知未来之路漫漫,他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堂讲解,悉心指导每一位学子;在每一次的科研互动交流中,他都力求有所斩获。在孟详喻看来,传授知识、教书育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十分神圣的事,他希望学生们未来成为“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心里有爱”的人。